生物工程技術人員、口腔衛生技師、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應用員、雲網智能運維員……前不久,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19個新職業28個新工種。這标志着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再次擴充,職業“上新”不僅是充盈行業專業人才的機遇,更爲求職者拓寬了就業空間,因此把握好這一機遇顯得尤爲重要。
随着科技迅猛發展和産業結構不斷調整,新業态、新應用、新要求層出不窮,對相應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不停增加。就拿本次公布的新職業來說,大多涉及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雲網、智能制造等行業,正與我市大力發展智能制造、大數據等産業的需求不謀而合。抓好用好這一“上新”機遇是市場需求,也是發展需求。
把握這一機遇,就要進一步完善職業培訓。放眼現在的職業技能培訓,家政、特種車輛駕駛、手工藝品等傳統技能培訓占比較大,新職業相關的培訓内容較少甚至沒有。随着市場對新職業的需求不斷增加,培訓機構可以尋找寶雞優勢産業與新職業的結合點,以此爲切入口開展相應的專業技能培訓。例如寶雞智能工廠、數字化企業衆多,對科技含量高的新職業需求量大,可以針對性加強培訓機構與企業的信息對接,了解産業發展的具體人才需求。通過行業企業的參與,形成“産教結合”的良性循環,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。
把握這一機遇,就要主動适應市場新變化。新職業是新的就業方向,爲求職者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。因此求職者一方面要敏銳觀察市場,根據相應政策、新職業發展動态,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,主動适應新環境;另一方面要積極适應新職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、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多等情況,主動學習新知識、掌握新技能,提升自身的職業競争力,在每一次機會面前做一個有準備的人。
不管是培訓機構還是求職者,隻有抓住機遇、把握機遇、運用機遇,才能在時代發展的趨勢中,通過努力成爲時代的弄潮兒。(胡紅玲)